我读《论语》

发布:lengsad 来源: 审核: 发布日期:2016-10-28 10:29:13 点击:

李秀娟
      《论语》一书,不知展卷翻阅几次,书角已然破损,可意兴未尽。每每读来,那如唐绢宋瓷般温润的文字,都能触动自己最柔软的内心。尤其在立业、为人、处事上偶遇穷途,内心无法平静之时,读读《论语》,就如同在与一位睿智的老者对话,顿时心湖澄明。
       红尘滚滚,俗事扰扰,一方书桌前很难再守得一份宁静。如何安顿不安的灵魂?曾经让我在黑夜无尽苦恼,看看《论语》,一句“朝闻道夕死可也”,跳跃眼前,双眼不再迷顿。圣人为道、为理想孜孜以求的精神不正能点亮都市浮躁人的心灯吗?孔子活到老学到老,即便“累累若丧家之犬”时,依然能安贫乐道。这也难怪他会吟出“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,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,可谓好学也已”;这也难怪他会赞叹颜回“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 。贤哉回也!”对比今人,纷纷攘攘,皆是利来利往,还有几人守得住清贫,痴迷于学问?世事可以沧桑,人心怎可荒芜?,生而有涯, 把我们有限的情感,有限的才华挥洒在情归之所,有一种失败叫虽败犹荣,即使今生我们无法立功、立名,那有何妨?至少也死而无憾。今天物质是繁荣了,但是心灵的生态未必随之改变,变得欣欣向荣。看看民国那些大师:王国维、钱穆、辜鸿铭等等,不正是受了孔子思想的感召,扎身书堆,一埋头便是十年、二十年甚至一辈子。浮华碍眼,名利裹足,策马扬鞭,任他西东。多读读《论语》,能让我们固守宁静,把更多的时间挪到这一方书桌前。
       经济时代,争名夺利,尔虞我诈,商家无良,朋友无信,在荒芜的精神家园里,似乎很多人要忘记了我们该如何与人相处,如此常常感觉自己就如孤独的夜行者,周围感受不到阳光与温暖。我也迷茫过,可翻开《论语》,读读孔子的“与朋友交,言而有信”,“言必信,行必果”,这何尝不是一种强大的气场,如此修为,怎会担心收获不了友情?人生注定有一段路要自己走,但踽踽独行又谈何容易,我们总需融入人群,我们总需得到温暖,如果我们能如孔子“吾日三省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”还会惧怕夜行无人陪伴吗?多读读论语,让我们保持最纯洁的本心,对朋友多一些信任与守信,做一个温暖的人。
        孔子有这样的名言:“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“不患人之不己知,患己所不能也。”“不怨天,不尤人,下学而上达。知我者天乎!”意思是说别人不了解你,嫉妒你、攻击你,你也不恼怒,而是时常反省自己,我还有哪些不足之处?与其浪费时间去反击别人的指责,倒不如埋头做自己的事,不怨天,不尤人,努力充实和完善自己。要坚信走自己的路,让别人说去吧,是金子总会发光的!
       唯我独尊,张扬个性的时代,人的心突然变小了,睚眦必报,斤斤计较,我们的心包裹得更紧,那也读读《论语》吧。孔子曾说过,看一个射箭手技术的高低主要是看他是否射中了靶心,而没有必要非要到靶子后面去看看他是否射穿了靶子没有。看似简单的一句话,其实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:对他人不能太苛刻,宽容别人其实更是在宽容自己,正所谓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,人生在世,总是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,也总会产生各种不快与摩擦,在处理问题上,有的人会三思而后行,而有的人却采取了极端的方式,害人又害己。有的时候我们宽容了别人,别人就会宽容我们,善待我们;而我们对别人苛刻,别人也会反过来以更加恶劣的态度来回击我们。不管怎样,记住孔子的“以德报德,以直报怨”,用宽容对待身边的人吧,这不是消极或懦弱的表现,也不是无原则的一味迁就与忍让,而是真正的君子之度、大家之风。
      《论语》如沙漠中的一片绿洲,如登山中的一支拐杖,如夜行中的一盏孤灯,常有它陪伴,心灵还怎会荒芜?